网站首页 > 行业信息
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地质调查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地质调查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动力源泉。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综合利用所(以下简称“成都综合利用所”)主要以稀土资源为核心,以“三稀”资源为重点,兼顾其他矿产资源,长期从事地质矿产资源调查、矿产综合利用、技术经济评价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开发工作。作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成都综合利用所通过积极参与地调项目和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逐步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科研装备条件和一流的人才队伍,成为国内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2017年,成都综合利用所通过科技创新,地调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针对我国轻稀土、稀有金属矿山普遍存在的共性技术难题,在一些典型轻稀土型矿山开展了绿色高效轻稀土矿及稀有金属矿选矿药剂及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稀土矿及稀有金属矿选矿药剂、工艺和尾矿资源化技术的成果,实现了我国稀土矿、稀有金属矿及尾矿等固体废弃物资源中有价成分的高效回收和综合利用,推动了我国矿业及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验交流共提升,成果分享促发展。即日起,本版推出“创新宝典”栏目,与读者分享成都综合利用所地质调查科技创新成果与进展。
“工业味精”“工业黄金”……如今,这些称呼已不能完全阐释稀土在当下和未来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稀土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可以说,稀土的作用无处不在。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未来稀土材料在新能源领域也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如何能让沉睡在海底的稀土资源发挥出重要作用呢?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综合利用所日前对海洋稀土资源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以太平洋某处深海稀土沉积物稀土资源为对象,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太平洋深海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采用选矿冶金联合工艺实现了稀土矿物的高效分离富集,同时结合陆地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概略评估出太平洋深海稀土沉积物稀土资源的可利用性,取得了两项研究成果:一是初步确定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载体矿物,初步查明海底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主要以吸附形式赋存于矿物质化的生物残骸中,如鱼牙骨等,同时样品中含有少量独居石分布;二是初步确定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选矿富集原则流程。细粒级深海沉积物样品中,风化矿物、Fe/Mn氢氧化物及粘土矿物含量大,而这些矿物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选矿效果。采用分级预先脱除细粒级产品,对粗粒级样品通过分级磨矿-浮选工艺可得到稀土粗精矿。
来源:中国矿业报
联系电话:028-87659663 028-85404682 028-85460925 邮箱:cdjz617@126.com
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科华街10号四川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孵化平台609
成都川大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11025552号-1
Copyright © 2007-2011 技术支持:成都网络公司-三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