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四川经济日报广元讯(王维 记者 侯东) 近年来,青川县坚持以“人才+”思维助力脱贫奔康,充分发挥人才在扶贫开发中的突出作用,培养出一大批像曹洪燕一样表现突出的人才,活跃于全县脱贫攻坚一线,被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称作“脱贫攻坚的战斗队”。
人才是打赢脱贫攻战的第一资源。青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永森告诉记者,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决下活人才扶贫棋,创新建立返乡创业能人、土专家田秀才、专业技术人才、专家教授四支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返乡创业能人“领”。实施“金燕归巢”计划,回引邓梅、赵洪奎等优秀人才回乡发展产业,依托青川特色优势产业,由政府主导打造板桥红旗现代农业园区,并创新提出“飞地扶贫”模式,通过与园区返乡创业人才合作,采取“三资入股”和“企业+专合社+贫困户”的联合机制,吸纳周边村社116户356名贫困户入股木耳产业,入股贫困户户均分红达1200元以上,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带动周边群众务工8000人次以上,达到了人才引领发展、群众致富增收的“双赢”目标,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专业技术人才“帮”。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助推脱贫攻坚”行动,组建“专家服务团”“农技服务队”“政策宣讲组”,定期开展巡回农技培训、技术指导、政策宣讲。采取“1+3”人才联系机制,即:人才+企业、人才+专合社、人才+农户,选派科、教、卫、农、旅、法六大类219名优秀人才聚集脱贫攻坚一线,分类设置“科技特派员”“法律服务员”“创业指导员”等岗位,与企业、专合社、农户结成帮扶对子,提供创业指导等一系列服务,引导各类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本土实用人才“助”。建立乡土人才库,通过全覆盖摸排、公开比选和分类认定,将15000余名各路能人“网”入信息库,定期邀请土专家、田秀才通过“农民夜校”授课,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推行“人才办协会,协会带共富”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乡土能人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农副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已建立标准化产业基地30余个,覆盖农业专合组织120余个,直接带动农户18000余户,户均增收近6000元。
专家教授人才“推”。大力推进校(院)地、校(院)企合作,与川大、川农大、西华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产品开发、科研项目等多项合作,先后争取省内外专家172名,联合开发项目20多个。围绕青川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整合县内人才资源,并根据人才专业特长,分类建立“专家库”,将县内233名各行业专家“入库”统一管理,完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重要领域专家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专家作用。采取O2O帮扶模式,线上在官方网站设立专业服务专栏,定期解答创业发展难题,线下定期不定期开展巡回技术服务、现场进行技术指导36期2500余人次,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联系电话:028-87659663 028-85404682 028-85460925 邮箱:cdjz617@126.com
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科华街10号四川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孵化平台609
成都川大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11025552号-1
Copyright © 2007-2011 技术支持:成都网络公司-三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