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来源:企业家日报
■ 丁玉萍 胡强 文/图
西北油田塔河12区产油突破2000万吨纪实
●职工在巡井路上
春暖花开的4月,西北油田传来一个激动人心的喜讯,该油田******的区块塔河12区累计生产原油达到2000.3万吨。
这是西北石油人12年来艰苦奋斗结出的硕果。
在这么一个被专家视为“愁油”,被公认为*********开发难题的超深层稠油区块上,2007年投入开发,依靠地质研究、科技攻关和工艺创新,突破了稠油开发瓶颈,原油年产量由开发初期的87万吨,到2013年首次突破年产200万吨大关,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原油生产任务,原油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12年,4380天,平均每天生产原油4566.21吨,贡献着全厂60%的产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循着12区开发的脉搏,让我们去触摸那一串串数字下动人的心跳。
创新不止 勇破*********开发难题
12区的油藏地质以缝洞型碳酸盐岩为主,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矿化度、高硫化氢”等特点,非均质性特征明显,地质结构“世界少有、国内仅有”,油气藏开发被地质专家们称为“*********难题”。
碳酸盐岩裂缝溶洞型油藏就像地下的溶洞,存在独立小空间和裂缝。如何把住在数千米下“四合院”里的稠油解放出来,既没有成熟的理论,更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
采油二厂首先打破传统管理模式,构建了以油藏“区块目标”管理为核心,缝洞单元差异化管理为基础,控水稳油技术为手段的油藏管理模式。在深化油藏岩溶背景及主控因素的研究方面,形成以地质概念模型为基础的精细注水、注气三采、复合措施挖潜技术序列。创新了“四线三定”缝洞型油藏精细刻画技术,完善了“终注源采、支注干采、低注高采”井网构建方法,有效提升井间储量动用,水驱控制程度达到38.5%,水驱动用程度达到16.7%。截至目前,区块注水累计增油326万吨,注气累计增油51万吨,措施累计增油175万吨。
自然递减控制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12区复杂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如何有效控制自然递减率、提高采收率,是采油二厂当务之急和各项工作的靶点。该厂依托“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及中石化重大科技项目,实行厂院结合,多项攻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高压注水、调流道、调流势等提高采收率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增可采工作逐步由井周向井间过渡,使塔河12区各项开发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年新增可采储量171万吨,区块自然递减率由20.2%下降到13.1%,破解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自然递减“魔咒”。形成的缝洞型油藏开发技术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TH12313CH2井大型酸压施工现场
敢为人先 “利器”拉动产量攀升
稠油之所以被称为“愁油”,是因为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过高,开采难度大,配套技术要求高,加上高成本,所以使很多开采企业望稠却步。
采油二厂作为西北油田主力采油厂,中国陆上******的稠油采油厂,不断创新,不懈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两超四高”稠油开发的工艺配套“利器”,为解决深层稠油开采难题、拉动超稠油产量攀升创出了新路子。
如何能将固体状态、能站在上面能翩翩起舞的稠油从几千米的地下举升出地面,是该厂孜孜以求破解的一道难题。
为了降低原油的粘稠度,该厂经过数年的研精苦思,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适合塔河油田超稠油井的开采模式——掺稀生产:就是在超稠油开采过程中加入适量低密度原油,增加稠油流动性,再经过举升技术将原油采出地面。
在12区长达12年的开采历史中,泵始终形影不离,从抽稠泵到深抽电泵,从抗稠油电泵到大排量抽稠泵,再到新型螺杆泵……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泵的不断演进,才给稠油开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因为有了一系列适应性强的稠油举升工艺,上亿吨稠油储量才得以动用开采。稠油举升研究的探索过程就是泵的演变史。
创建“电泵闭环关键因素控制管理模式”,从选型配套设计、施工作业、启泵调试、生产管理、故障诊断、检泵原因查找、系统改进及方案优化8个节点入手,对25个主要关键影响因素,制定出101项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措施,大幅提高12区稠油电泵运行寿命,躺井率由前期的10.1%逐年下降至目前4.7%,检泵周期660天,刷新稠油电泵控躺新纪录。
随着12区等稠油区块大力开采,该厂开展一系类稠油举升工艺研发与改进。研发的矿物绝缘加热电缆技术,解决了由于地层温度逐渐减低影响原油流动的难题,充分释放了地层产能,大幅度降低了稀油用量。使用新型超级纳米隔热材料给油管穿上了“棉衣”,从而减少稠油在井筒流动中的热损失,确保井筒稠油以较高的温度举升到井口……成功实现有杆泵5300米深抽和电泵5000米深抽,创下机械举升深度的世界纪录;稠油井掺稀接力举升装置、尾管悬挂装置、机抽井口高压变换器等三项工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高效、经济的超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的不断形成完善,开启了12区的稠油宝藏,让深埋在地层里的油龙奔腾而出。
精益管理向油藏要产量采出效益油
该厂率先建立“井站一体化”管理模式,大幅度简化区块管理的复杂程度;探索成立了产量分析室,逐步实现油藏管理和生产运行的有机结合;推进业务财务融合与现场区块大包试点,以价值为导向,从“劳务管理”向“业务管理”转变;建立“五到单井”“一井一策”“六精经营管理体系”为内核的油田经营管理平台,为单井分析提供了有效决策。
12区的作战参谋部——12区项目组,是由10个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年轻人组成。他们经常挑灯夜战,对突发异常井集体“把脉会诊”,做到异常井问题不过夜。
AD4井是功勋王牌井,2007年3月投产,累产油已达47.5万吨,该井2016年见水后含水快速上升至100%。项目组人员迅速开展讨论,从地面因素、油藏因素全方位分析了底水来源、锥进方向,刻画了AD4井区连通模型,分析了单元内流线一级剩余油分布特征,最终制定了创新性的调控对策——井组排水采油,使AD4井含水降为0。
生产运行是提高生产效率、产量攀升的重要环节和保障。采油二厂依靠智能信息化管理模式,运用数字仪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技术,关注油井信息,降低油井异常,提升油井管理水平。生产运行、安全环保、技术管理、作业监控、成本控制、后勤保障,“六位一体”联动,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无缝衔接。
联系电话:028-87659663 028-85404682 028-85460925 邮箱:cdjz617@126.com
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科华街10号四川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孵化平台609
成都川大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11025552号-1
Copyright © 2007-2011 技术支持:成都网络公司-三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