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成果信息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基础,直接与用户相连。配网自动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传统的监控与数据采集(SCDA)+配电自动化(DA)模式,也有考虑地理信息系统的若干实践,但是在实用化路上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却仍在探索中前进,配电自动化实施的结果普遍是投入产出比不明显,涉及配电网的经济技术指标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相关调度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其中主要原因是技术实现思路问题和没有适合的产品。
解决这一严重问题的途径,是在生产各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各工作岗位之间,建立起信息及时传递和同步更新的共享机制和环境。由于电力生产、规划、管理和经营具有天然的空间网络拓扑特征,本系统将从调度的使用出发,建立配网的模型——图形-——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建立的配网图模一体化功能,利用强大的图形——文字搜索功能将一改传统的靠查图、记忆制定预案的方式,利用计算机图形的可视化表达技术为配网调度提供一套及具实用价值的智能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接口,融入电网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做好信息的整合,实现多源信息集成,还将搭建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为调度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多种功能。
该系统将实现以下功能:
1、建立基于图摸一体化的设备参数录入。其中设备图形满足IEC61970和SVG的图形格式。
2、引入设备状态的智能表达。通过可视化的虚拟表达设备状态的停运、运行、带电、不带电、检修、重载等。
3、实现配网设备的智能搜索功能。通过图形建立拓扑关系库,根据电网元件的连接关系和运行状态分析判断出电网的结构,从而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在一起,确定电网元件与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元件与厂站之间的拓扑关系以及以厂站为连接点由线路构成的网络拓扑关系,建立配网图形——文字一体化的搜索。
4、实现预案的生成、查询、反演的图摸一体化功能。预案的生成、查询、反演的图摸一体化功能需采用先进的图形表达技术和搜索技术,将原来所依赖的图纸信息用图形技术来实现,将建立预案所需要的搜索由层次结构图来表达,给调度员直观明了的显示,省去了大量的查图等工作。并且所生成的案例能完成其相关模型的保存、查询及反演。
5、智能交接班记录。通过图形化操作对配网各项操作以时序事件形式记录下来,依次形成相应的“操作内容、操作单位、下发的口令时间、执行时间”的记录,并将操作后结果反映到交接班报表中。
6、风险点/薄弱点的评估及智能提示。对配网中的重要用户做N-1或N-2的分析,该分析包括了连通性的分析和越限分析。连通性的分析主要是分析能否保证用户的供电通路存在,越限分析主要是分析能否承载相当容量的负荷。连通性的分析主要是通过网络的拓扑分析给出相应提示,越限分析主要是在网络拓扑分析的基础上校验其容量限值。以上过程均给出相应提示,该过程有软件自动实现。
7、Web发布。
8、历史事件查询。利用特殊数据压缩技术能容纳系统所有功能所需的全部数据并很好地管理、保存它们。系统提供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保存,对所存储的历史事件能按日期等进行查询。这些数据包括:设备参数、运行及管理数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等。这些数据是描述电力系统结构和运行状态,是作为历史资料长期保存的数据,是电网运行的重要依据。
9、各种人机互动的可视化界面。
联系电话:028-87659663 028-85404682 028-85460925 邮箱:cdjz617@126.com
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科华街10号四川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孵化平台609
成都川大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11025552号-1
Copyright © 2007-2011 技术支持:成都网络公司-三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