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从医疗救治一线到防控排查现场,从服务复工复产到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所需……随着5G与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联合应用,大批科技新品上阵大显身手。
医疗救治一线是战“疫”进程中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落地应用的重中之重。
随着5G网络的搭建与应用,5G+远程会诊系统的构建,让利用好大城市、大医院的专家资源实现远程医疗成为现实。1月26日,基于中国电信四川公司5G双千兆网络,四川省卫健委组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完成了两例新冠肺炎急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2月2日下午,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彭承忠利用连接5G网络的超声机器人,为一例患者开出了全国首张远程超声诊断书。2月3日,湖北武汉火神山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航天卫星技术也为远程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国卫星所属航宇卫星科技公司助力下,广东省汕头市的定点医院开通了新冠肺炎线上免费问诊平台、新冠肺炎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绿色通道、保障定点医院疫情防控后勤动力系统。
国投创合基金所投企业推想科技推出的AI辅助诊断系统、盈谷科技推出的“医真云”医学影像云平台,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时间和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减轻了影像科医生的压力。
能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减轻医护人员人力紧张状况的,还有5G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护理,实现远程看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智能运输……中国移动携手达闼科技推出的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5G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5G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和5G巡逻测温机器人,在武汉和上海等多家医院上岗状况良好。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智能温度贴,可帮助医护人员随时远程监测病患体温。
排查疑似病例,阻断病毒传播,一些可用于体温检测、数据排查的“黑科技”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返工人潮的流动,复工复产的开始,如何快速、有效和安全地测量大规模人流体温成为防控疫情扩散的关键。中国移动推出的可“无接触式检测、高精度体温筛查、异常体温预警”的“5G红外热成像测温”;中国普天信息技术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出的“5G动态体温监护系统”;中国网安旗下企业推出的可在人群中快速甄别疑似发烧者的“公共场所应急医疗寻人系统”……为人民群众加固了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运用大数据分析,可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各大电信运营商通过大数据,精确地为政府部门提供流动人口数据,许多科研机构、互联网公司也通过大数据,提供查询、出行、物资调配等支撑。
在基层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地方启用的AI智能语音排查系统,可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排查疫情信息;而智慧社区系统则可以通过调取、上报居民身份证号码,实现对重点人群的锁定和追踪管理。
可1小时消毒200亩范围的无人机,可自动充电、自动行走消毒的机器人,满足工作生活区域日常消毒需求;可扫码操作的无人快递车、车体可保温的送餐无人车、可承担政府及直属单位投递任务的无人投递车,可自主扫码采购的蔬菜水果售卖机和大米售卖机,解决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在复工复产、加大生活保障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科技新兵。
新科技改变生活,先进科技的保障,让医疗救治防护更有信心,让赢得战“疫”胜利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