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成果信息
一、项目简介:
(一) 项目来源:四川省应用基础基金项目
(二) 项目/产品应用领域
耐候性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类新型的无机非金属装饰性颜料,不仅具有色彩绚丽、斑斓夺目的珠光效果,而且具有特殊的随角闪光易色效应和优良的耐光、耐候性能,特别适合于制备高档外装饰性涂料,用于高级轿车、摩托车、自行车、建筑的外涂装能创造一种全新的色彩艺术效果。近年来,云母钛珠光颜料已成为汽车工业不可缺少的装饰颜料。在美国、日本,珠光颜料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为65-80%,在劳斯莱斯、雪铁龙、宝马、奥迪、尼桑、丰田等许多款高级轿车都用上了珠光颜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是一类具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
(三) 主要规格/功能特点:
装饰性颜料,具有璀璨的珠光效应和华丽的装饰效果;无毒、耐热、耐候、耐化学品,性能稳定,用途广泛。
规格:外观: 白色或微黄色粉末。
干涉色: 银色、金色等。
粒度: 80目、120目、200目、240目、325目、400目、500目等。
TiO2包覆率: ≥20%
金红石含量: > 90%
光泽: 达到标准样亮度
(四)主要原料:
湿磨云母粉、钛盐等
二、项目投资估算:
以年产50吨的生产规模计:
1、厂房 300~
2、流动资金 30.0万
3、设备投资 70.0万
三、国内外相关产品技术发展现状:
耐候性云母钛珠光颜料一直是国外研究发展的重点,目前世界上研究和制造生产耐候性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公司主要为德国的默克公司(E.Merck)和美国的美尔公司(The Mearl
corp)。默克公司在1992年推出Iriodin耐候产品,由于有良好的耐候性可作为汽车、自行车等高档面漆,以后又开发出Iriodin耐候Ⅱ系列。美国的美尔公司很早就以Exterior Mica Pearls珠光颜料用于OEM公司的汽车面漆,近年又推出了Magna Pearl系列产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目前,该两公司仍在不懈地致力研究开发具有更高耐候性的新品种,以使珠光颜料的户外使用寿命更长,并进一步提高珠光颜料光泽和装饰效果以及使耐候珠光颜料品种从单纯的银色、金色向多色相和超细化发展。芬兰的凯米拉公司、日本的帝国化工公司也都在致力开发耐候性珠光颜料,日本目前已有少数耐候品种问世。
国内目前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的云母钛珠光颜料已达几十种,但均属不耐候的通用型品种,只能用于一般的化妆品、塑料等中。近年来国内已有一些关于金红石云母钛珠光颜料的研究报导,但颜料中的金红石含量都较低,且煅烧温度高、时间长,颜料光泽不理想,技术极不成熟。本项目组于1999年立项进行耐候性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合成研究,目前已获得成功,采用特殊添加剂配方,用化学诱导法在低温下合成出了完全金红石化的耐候性云母钛珠光颜料,不仅节能、成本低,且颜料质量好。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四、市场前景分析:
耐候性云母钛珠光颜料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制备高档珠光汽车面漆,在珠光面漆中珠光颜料的用量约为3~8%(重量),通常为6%。其国际主要消费市场为美国。目前,美国福特、通用、克劳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的所有高、中档豪华轿车都用珠光漆涂装。1998年,美国的汽车专用珠光颜料用量达6000吨,并以30%的增长率逐年增长。而世界需求量估计在1.5万吨/年左右。国内汽车用珠光颜料主要靠进口,价格十分昂贵,约5万美元/吨,所以,用量受到限制,目前约为200吨/年左右。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家用轿车生产量不断上升,对汽车专用珠光颜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若能在国内以较低的的成本开发生产出耐候性珠光颜料,所具有的价格优势将极大地刺激汽车工业的消费,在汽车面漆中的消耗可达到500吨/年以上。同时,耐候性珠光颜料还可用于自行车、摩托车面漆中以及外墙涂料中,每年的总消耗量可达1000吨左右。若以15万元/吨计,每年的产值可达15000万元。
五、未来三年内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生产规模 50吨/年
总投资 130万元(设备投资 70万、厂房投资30万、流动资金30万)
建设期 6个月
工厂成本(正常生产期) 4.0万元/吨
市场售价 8.0~10.0万元/吨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产量(T) 15 40 50
产值(万元) 120 320 400
成本(万元) 75 180 200
年利税(万元) 45 140 200
六、本项目的优势:
该项目的生产装置属通用化工设备,不仅可生产耐候性云母钛珠光颜料系列产品,还可用于生产通用性的云母钛珠光颜料以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这些通用性的云母钛珠光颜料都具有珠光颜料独特华丽的装饰功能,用于化妆品、塑料、皮革、家具、家用电器、油墨印刷印染、包装装璜等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市场前景。本项目组长期从事云母钛珠光颜料的研究开发工作,除耐候性珠光颜料技术外,还可向生产厂家提供彩虹类云母钛珠光颜料、云母铁珠光颜料、着色类云母钛珠光颜料三大系列数十个产品的成熟技术,使生产厂家具有多样化的产品结构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保证销售的灵活性,获取大而稳定的经济效益。
联系电话:028-87659663 028-85404682 028-85460925 邮箱:cdjz617@126.com
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科华街10号四川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孵化平台609
成都川大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11025552号-1
Copyright © 2007-2011 技术支持:成都网络公司-三以网络